close

 

預防重於治療
小兒常見春夏疾病大致分為「感染性」與「非感染性」兩大類,所謂的「感染性疾病」顧名思義即指傳染的疾病,其中最多為病毒性的感染,其次為細菌性的感染……;面對小兒春夏疾病,爸爸媽媽該給寶寶怎樣的防護罩,才能確保寶寶的健康

About感染篇
流行性感冒病毒—流行性感冒
流行性感冒病毒所引發的特定感冒,稱為「流行性感冒」。每當氣溫漸漸涼爽的時候就是感冒病毒蠢蠢欲動的時候,因此入冬至初春(大約十一月至隔年四、五月)都是此類病毒大流行的時候,全台灣將近會有二、三十萬的人感染。其他時間雖然也會,但會稍緩和些。

病毒的種類
流行性感冒病毒分為A、B、C型三種,各個症狀皆不盡相同。
.大流行的感冒通常都是A型惹的禍。
.B型也會造成大流行,不過症狀較A型輕微。
.C型則不會造成很大的流行,症狀也不會很明顯,通常只是輕微的症狀就過去了。

症狀
常見流行性感冒的症狀有忽冷忽熱、發高燒、頭痛、全身無力、胃口不好、咳嗽、流鼻水、鼻塞等。通常一、二個星期就會痊癒,不過流行性感冒的過程比一般感冒快速且凶猛,也較容易有併發症產生,如:細支氣管發炎、肺炎、中耳炎等,尤其是在較幼小的寶寶,症狀會較嚴重,因此不可以等閒視之。

治療
罹患流行性感冒時,通常都是以「症狀治療」為主,加上好好的補充水分,充分的休息,7~14天大致就會痊癒。
如果是初期,有時醫師會給予「抑制病毒的藥物」,將可以縮短病情,不過如果過了急性期才用,就會失去抑制病毒的效果,因此服用這類藥物的時機很重要。

腺病毒—膿泡性扁桃腺炎
目前已知的腺病毒至少有35種型。其主要是對腺體與淋巴組織的侵犯,而且容易侵犯六個月至五歲孩童。
症狀
腺病毒感染一年四季都有,但症狀不太一樣,一般冬、春以呼吸道為多,春、初夏以合併結膜炎為多。症狀主要是發燒、喉嚨紅腫、流鼻水、扁桃腺發炎化膿,輕微流鼻涕咳嗽,有時會合併結膜炎。有些病毒會往下呼吸道侵犯而出現喉炎、氣管炎。2歲以下小孩尤其更容易有細小支氣管炎和肺炎的情況發生。
   
腸病毒—口足手病
最近這幾年來的衛生單位積極的宣導,相信對「腸病毒」這個名詞並不會陌生。腸病毒是一個大家族的總稱,其中包含「小兒麻痹病毒」、「克沙奇」、「伊科」,及腸病毒68~71型。因為這些病毒都可在腸道複製,再經由糞口接觸、飛沫傳染,因此被命名為腸病毒。

留意腸病毒71型
其中除了小兒麻痹病以外的腸病毒,總共有68型。
其中A群克沙奇病毒至少有12型、少數的B群克沙奇病毒及伊科病毒會引發疾病。
然而腸病毒71型由於會侵犯神經系統,導致嚴重的腦炎後遺症與死亡的病例,1998年台灣就曾爆發腸病毒71型的大流行,奪走了78個兒童寶貴的生命,至今每年都仍有重症及死亡案例;因此,對於腸病毒的威脅不可不慎。

症狀
不同型的腸病毒所引起的疾病症狀也不見相同,最常見的為手口足病、咽峽炎。嚴重時會出現無菌性腦膜炎、心肌炎、肢體麻痹症候群等。去年冬季就曾經引起急性結膜炎大流行的現象,如今也陸續有病例出現。

帶狀水痘病毒—水痘
水痘病毒的感染,大部分症狀較輕微,不過水泡導致皮膚癢的程度,讓寶寶難過不已,如果萬一抓破,容易導致細菌感染的併發症。
症狀
水痘病毒感染的潛伏期約三星期,出現水泡後至癒合的過程約2~4個星期,在此期間有時也會出現微溫,以及輕輕的感冒流鼻涕等症狀。但若是新生兒感染,死亡率與腦炎併發症很高,新生兒死亡率約有30%。
留意併發症
一般人感染水痘時,若是症狀來的猛烈且快速時,或是一些免疫不全的人,如:癌症、愛滋病或長期服用類固醇的病患,則需注意併發肺炎、腦炎的可能性。還好現今已有疫苗可以預防。
施打疫苗效果好
施打水痘疫苗後,約三個星期後95%左右的施打者會產生終身免疫的抗體,此疫苗副作用低、預防的效果很好,是寶寶必須施打的疫苗之一。

腸道細菌感染—食物中毒
食物中毒是一種較嚴重的急性腸胃炎,也是夏天最常見的腸道疾病。因為氣溫的上升,是細菌最適合生長、活動力最強的環境。相對之下,食物的保鮮就比氣溫低的時候困難了許多,很容易一疏忽就孳生細菌,不小心注意便吃壞了肚子,進而引發細菌性的腸胃發炎;腸胃炎會出現發燒、肚子劇烈絞痛、嘔吐、水瀉不止等症狀。

吃東西前先洗手
所以,必須時時注意食物的新鮮度與保持方式,如水果或是一些必須冷藏的飲料,萬一不小心在室溫放置過久,雖然聞起來沒有怪味或看上去沒有腐爛的現象,但是實際上往往已經孳生了足夠引起腸胃炎的細菌數目,應該立即丟棄,不要覺得捨不得而吃進肚子裡。而且,處理食物應徹底清洗,並盡量以完全煮熟為主,此外,最重要的一項是吃東西前務必洗手,否則前面注意的事情都可能全功盡棄了。

鏈球菌A型細菌—猩紅熱
鏈球菌是一種細菌,在顯微鏡下看起來圓球型,有時成雙成對的連在一起,而大部分都是一個接一個的連接成一串。「鏈球菌」也因此而命名,並依照細菌培養的特性、細菌表面抗原的異同、分泌的毒素等的差異,又可細分為好幾型的鏈球菌。

「A型」、「B型」最常見
在人類的身上不時的可以在皮膚、口腔內與某些特別的部位,發現並培養出正常存在(即不會致病)的鏈球菌。不過,必須一提的是,當這些正常的菌種跑到其他部位時,就變成為致病的病源體。
其他會引起疾病的鏈球菌,則以「A型」、「B型」的較最常見,其中「A型」在兒童時期較為常見,症狀也較多樣化,猩紅熱就是其中的一種症狀,另外常見的是喉炎,與皮膚的膿痂疹等。B型在小兒科的領域中,則以「新生兒的腦膜炎」較為常見。
寶寶在一年四季中都有感染鏈球菌的可能,不過據統計,冬季與春季是較容易感染的季節。在小孩的好發年齡,以5~15歲為較常見,但較小的幼兒不是較不會被感染,只是發生比例較少而已。

症狀
猩紅熱的症狀,與一般的感冒症狀有點類似。只是主要的區別在於皮膚紅疹子,摸時可以感覺到表面粗粗浮浮的,不像有些病毒疹只有表現出疹子,摸的時候與平常的皮膚的感覺沒有兩樣。
典型的皮膚疹子會在頸部、胸部、四肢慢慢得出現;一般不會出現在臉上,不過臉部比平常潮紅、嘴唇也會較呈血紅色;其他的症狀有中度發燒、喉嚨紅腫痛、扁桃腺發炎、舌頭較平常粗大且紅中帶白,一般稱它為草莓舌,與頸部淋巴腺腫痛等這些症狀會持續七天左右。
嚴重會有3~5的高燒、嘔吐、腸胃不適。過了急性期(約發病後兩個星期),會發現手掌、手指、腳掌、腳指有脫皮的現象,有時也會在身上其他地方出現。

小心引發心臟病與腎絲球腎炎
如果沒有適時的治療,約在一兩個星期後有可能會出現風濕熱引發的心臟病與腎絲球腎炎。這樣的併發症會影響寶寶一生的成長發育與健康,因此,當寶寶被診斷出是此病時,應當要非常嚴謹徹底的治療,千萬不要掉以輕心。

人類疱疹病毒第六型病毒—玫瑰疹
「人類疱疹病毒第六型」的病毒的感染所稱的疾病名稱為「玫瑰疹」又稱「風疹」。
「玫瑰疹」是一種嬰幼兒非常常見的疾病,一年四季都可在門診中看到這樣的寶寶,不過3~6月的病例較多,也是一種預後相當良好的疾病。
「玫瑰疹」常見於6個月到一歲半大的寶寶,尤以8~9個月大的孩子最多,然而,幾乎所有的寶寶在1~3歲以內都曾罹患玫瑰疹。

症狀
玫瑰疹症狀主要是以「高燒」為主,一般的體溫都在39℃以上,有時甚至會上41℃,讓家長們擔心不已,不過寶寶只是發燒,各種活動力、食慾、精神等都如常。發燒持續3~5天後,身體的疹子從脖子背部附近出現,體溫就恢復正常;疹子則從軀幹擴散到手腳四肢,約持續一個星期後消失。

日本腦炎病毒—日本腦炎
每年的夏天,蚊子滋生的時候,最怕的就是日本腦炎的感染,因為這是由於經蚊子叮咬後感染日本腦炎病毒所引起的疾病。感染了病毒後幾乎99%的人都是沒有症狀或只是出現輕微不適。
症狀
但有極少數的人會因為病毒的感染後侵犯腦部,造成腦膜炎、腦炎,症狀有嗜睡、發燒、嘔心、頭痛、腹痛、肌肉無力等症狀,死亡率高達5~25%,然而經過治療存活下來者,亦約有20~30%的留下永久後遺症。
避免蚊蟲叮咬
避免蚊蟲孳生與叮咬,以及施打預防針是做好遠離感染最重要的「預防」工作與方法。

About非感染篇
皮膚炎
寶寶的平均體溫高於成人0.3℃~0.5℃。在夏天,太陽高掛在日正當中,更容易動不動就汗流浹背,全身濕濕黏黏的,汗水的殘留與刺激皮膚,而導致皮膚起紅疹發炎以及搔癢的症狀,尤其對有「異位性皮膚炎」的過敏兒,在夏天更是難熬。

症狀
當皮膚發炎時,會因為發炎的程度不同,侵犯皮膚的深淺不一,以及有沒有感染而出現不同的症狀。皮膚輕度表皮發炎時,會出現小紅疹子,當發炎部位較深時,介於表皮與真皮時,就會出現水泡。如果加上細菌感染或其他特殊的情況,就會有出現膿胞的分泌物,嚴重會產生蜂窩性組織炎。
支持性治療

所以當寶寶出現皮膚症狀時,應給予適度的支持性治療,若有合併細菌或其他感染時,則必須依照醫師的指示好好口服與外用藥物,來幫寶寶迅速恢復皮膚的健康。

過敏症
濕冷的季節,是過敏兒最容易發作的日子。在台灣,秋冬春的季節,是過敏兒最難熬的時刻;一年到頭,唯有夏天,才能稍稍的緩解。
所謂的過敏就是當身體接觸或吸入到某些特定的物質時,產生了免疫反應而表現出來的症狀,而這些特定物質通常對大部分的人是不會引起的這樣的特殊反應。

症狀
過敏最常見的症狀,是過敏性鼻炎與氣喘;其中又以鼻黏膜局部水腫,鼻塞、流鼻涕的症狀最常見,如果較敏感的接下來便會引起喉部、會厭及內部的呼吸道:氣管、支氣管、肺泡引起支氣管收縮、水腫等,使得氣體在肺部的交換因而受到阻礙,產生呼吸困難、換氣時發出咻咻咻的聲音,而且分泌物增加也加強了呼吸困難的症狀,產生氣喘的症狀。
過敏性結膜炎與過敏性鼻炎相似,眼睛直接暴露在空氣,直接與過敏原接觸,眼結膜因此也遭受到過敏的反應、流淚、眼睛發癢、紅腫、結膜充血等症狀就這樣一一的出現了。

避免接觸過敏原
對過敏兒的治療,在日常生活中,找出真正引起過敏的原因,注意避免接觸過敏原,並配合醫生的指示,做適當的處置,以減輕症狀,防止併發症的產生。

避免春夏疾病三大守則
大部分的病毒感染,都是經由「飛沫」與「糞便」傳染,就是吸入到空氣中含有病毒的口水等分泌物,進入鼻腔、或是眼睛、或是口中而感染。當手接觸到含有病毒的物品,再接觸到眼睛、鼻子、或是口中,也是一個重要的感染來源;因此,唯有勤洗手、避免共同使用餐具、當身體不適時,絕對禁止口沫橫飛,尤其是使用過的衛生紙、手帕一定要做好隔離的工作,減少病毒經由分泌物吸入或吞食入口腔內引發感染,才是遠離病毒感染的最好方法。

抱抱前.先洗手
病毒或細菌等感染源,一年四季都有可能感染,不過,最容易感染的季節是入秋到初春。雖然傷風感冒是很平常的事,但是對於嬰幼兒卻是很容易有併發症產生,因此,還是要多注意保暖,少去公共場所、多洗手,尤其是吃東西前或是要抱寶寶前,都要做好清潔的步驟降低與感染源的接觸,才能達到減少疾病入侵的機會。

及時回診
年紀越小的嬰幼兒,危險性越高,症狀越明顯、病程也會比一般幼兒長,持續的症狀,如發高燒、哭鬧不停、嗜睡、食慾不振、咳嗽加劇、呼吸困難等,都是照護上應注意的地方。如果居家照護時與醫師的咐矚預期不一時,應及時回診做更進一步的診置與適當的處理。

預防工作.防範疾病
雖然春夏疾病如此多,但其症狀卻都是大同小異,唯有經過醫師初步的判斷與處置才是最好的方法,此外,大部分的寶寶,都不需要等到病理檢查有依據時才能開始治療。
不過當病情加重,則必須找出真正的致病原因,以達到個案完全的治療與杜絕擴大的流行。再者,做好最基本的預防工作,才是防範疾病上身最重要的原則。

 

文/書田泌尿科眼科診所主任醫師陳永綺

~原文刊載於2008年4月號《媽媽寶寶雜誌》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cmh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